12月7日,在北大国发院智库中心主办的中国经济观察报告会上,摩根士丹利中国首席经济学家邢自强,中金公司研究部执行负责人缪延亮,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高级研究员、住建部政策研究中心原主任秦虹、北大国发院校友学院发展基金讲席教授卢锋等人,从宏观逆周期调节政策、近期房地产政策述评等角度,对中国经济进行年度回溯和展望。
AI应用或为中国企业提供“后发制人”机会
邢自强预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明年的财政、货币政策取向会非常积极。其中,在中央财政资金投向方面,邢自强认为,明年消费品以旧换新的补贴力度还会扩大,涵盖的商品品类也会进一步增多。
从长期改革来看,邢自强认为,既要强调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也要注重培育与新质生产力发展相适应、相配套的消费环境等生态系统。
邢自强指出,新质生产力和创新既需要在研发和硬科技方面取得突破,更需要底层、下游有较强消费需求,形成良好物价环境。
“企业产品、服务卖得上价,有人需要,他们才更愿意做研发,更容易实现突破创新。”邢自强表示,在这个领域,近期香港市场与内地资本市场形成互补——内地资本市场比较强调解决“卡脖子”,鼓励很多硬科技企业上市;香港市场则营造起整个生态圈对创新鼓励和包容的氛围。他以此前英伟达创始人黄仁勋提到的创业故事为例——英伟达几次“濒临死亡”时,是依靠普通玩家对游戏、对视觉孜孜不倦的追求才救活的。也就是说,今天英伟达在硬件科技方面的突破,与大家对娱乐文化方面强烈的终端需求有关,二者形成一个生态系统。
“所以固然新质生产力最终是极端重要的,同时,让企业的生产、服务卖得上价,形成良性的消费环境,这对形成新质生产力同样有巨大贡献。”邢自强表示。
邢自强认为,新质生产力最终在中国的落地,目前来看存在三个结构性机会:AI应用、人形机器人带动的产业链升级和绿色能源转型。其中,在AI应用层面,中国具有海量数据优势,一些大语言模型已逐步运用到个人消费端和企业端;相较海外应用更加易用,这些都为中国企业提供了后发制人的机会。
明年一线城市核心区房地产市场有望止跌企稳
今年5月,人民银行宣布设立3000亿元保障性住房再贷款,鼓励引导金融机构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支持地方国有企业以合理价格收购已建成未出售商品房,用作配售型或配租型保障性住房。
缪延亮认为,要更好发挥这一政策的效用,还需要提高财政货币的协同性。原因在于,央行提供流动性仅走出了恢复信心的第一步,要真正形成市场流动性、形成有效需求,还需要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相互配合。
秦虹指出,近期有关房地产市场出台的系列政策中,相较保障性住房再贷款工具,“支持地方政府使用专项债券,回收符合条件的闲置存量土地”对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的意义更为积极。
原因在于,地方专项债用于回收存量土地,直接减少了在途的供应,有利于进一步稳定预期;同时,房企短期就能够回笼现金,立竿见影缓解房企流动性之急;此外,通过回收和置转优质土地,开发企业可以增加市场货值;增加收储资金,也有利于地方资金周转和重新优化土地配置。
在推进“应收尽收”过程中,秦虹认为,首先要注重解决地方政府对存量土地盘活和退换积极性问题,当前部分地方可能不愿新增债务;同时,还应注重解决以下问题:多数地方政府不愿意接受跨区跨市换地,且收购民企土地存风险;土地类型调规限制多,需要地方政府担责;部分退换地、调规项目涉及到重新分割红线、分宗退地,且需要征求已售部分产权人的征求意见,对于重新划分红线和分宗地块有难度等。
秦虹认为,9月下旬的一揽子增量政策出台以来,房地产市场已出现了积极变化,预计12月保持整体向好趋势问题不大。同时,明年房地产市场降幅收窄、一线城市核心区止跌企稳也将是确定性因素。
推动形成再平衡格局应对外部环境变化
卢锋指出,大国在政策选择方面要有能动空间和可能性,因此应对外部环境变化,最重要的仍是增强国内经济稳健基础。在这方面,基本观点仍是将宏观结构调控与深层体制改革结合,从而形成再平衡格局——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大幅度提高居民消费占GDP比重。
卢锋表示,本轮再平衡格局形成,是在我国“供强需弱”,尤其是供给侧在转型升级中有所突破、部分领域已逼近国际中高端水平的背景下进行的。因此推进过程中难免遇到困境,但其中仍蕴含着积极因素,如果能推动形成再平衡格局,中国经济有望迎来新一轮景气增长,并且为初步实现现代化奠定坚实基础。
责编:杨喻程
校对:杨舒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