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该采取强硬措施为新金融公民服务。
服务新金融公民交他们的第一份成绩单银监会最近几天披露的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已有22个银保监局和相关省级部门出台了专项支持政策,1798家银行保险机构共2.88万款理财产品覆盖新市民
这是自今年3月央行,银监会联合发布《关于加强新市民金融服务的通知》以来,监管部门首次披露新市民金融服务数据此外,多地监管部门通过引导金融机构开展帮扶行动,帮助新市民从落户到扎根总的来说,相关服务措施已初见成效
近期,由于疫情在多地蔓延,一些新市民,如农民工,快递小哥,货车司机等,暂时遇到了困难此时,金融机构出手相助,为他们提供了金融服务的及时雨,不仅凸显了金融服务的温度,提高了服务的质量和效率,对于稳定宏观经济市场,平滑国民经济周期也具有重要意义今年上半年以来,银监会多次要求金融机构采取措施提高金融服务质量和效率,通过优化调整信贷产品,不断扩大对新市民的金融服务供给
当前,我国新市民群体正在迅速扩大,发展潜力巨大,需求日益多样化如何满足新市民的金融需求,成为金融机构的新课题值得注意的是,普惠金融中新市民与原有服务群体有很多交集众所周知,普惠金融的服务范围很广,经过多年的探索,已经取得了积极的成果新市民的金融服务与普惠金融有相似之处,但也有不同之处相关政策是明确的新市民的金融支持对象包括新市民和为其提供服务的企业支持的行业包括制造业,建筑业,批发和零售业,交通运输业,仓储和邮政业,居民服务业,修理和其他服务业,信息传输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支撑场景分为三类:消费,运营,住房
具体来说,新市民的金融服务需求与普惠金融不同,普惠金融需要金融机构做更多新的事情如果继续用普惠金融的相关措施来服务新市民,恐怕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
此外,在实践中,还有一些困难需要解决比如新市民信用资质不足,缺乏有效抵押物,金融机构难以用传统风控模型衡量其信用资质此外,这些群体的金融需求小而分散,出于成本收益,授信难等原因,大银行存在惜贷,不敢贷的现象
加强对新市民的金融服务,要立足商业新特点,促进良性循环的形成,以创业,就业等吸引更多新市民的领域为重点,运用大数据等金融技术探索增信手段,深挖新市民金融需求,提供广覆盖,量化,落地的金融服务,多措并举降低新市民融资成本除了提供融资服务,有条件的金融机构还应关注新市民提升技能的需求,增强他们在城市中的软实力
对于金融行业本身来说,服务新市民也是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内在需要因为新市民缺乏稳定的收入和抵押担保,不是传统金融的优质客户伴随着金融科技的发展,金融机构已经能够解决新市民的增信问题这也意味着金融机构在服务新市民方面有较大的业务发展空间对此,金融机构应抓住机遇,积极创新相关产品和服务,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争取更大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