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岁毕业于清华,23岁创立沈剑科技,致力于AI芯片创业这家有25年历史的公司以3亿美元被收购29岁开始新事业,跨界商业航天,共同创办火箭企业东方航天姚松,90后,硬科技创业者,投资人他是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的成员,也是清华大学最年轻的大型捐赠者
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2011级本科生姚松在物理竞赛中走过清华毕业前收到了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的博士录取通知书,却放弃了出国留学的机会毕业后,我和本科导师互相壮胆,创办了沈剑科技我见过不下50家投资机构失败,最后走上正轨两年后,我被芯片厂商Xilinx收购,实现退出
拥有AI和芯片的专业背景,30岁开始,航天无疑是比芯片更宏伟的东西,也是更符合我理想的东西去年10月,姚松正式离开赛灵思,加盟东方太空,担任联合创始人兼联合CEO东方空间的意思是从东方探索空间,为东方探索空间近期目标是达到一级发射水平,中期实现载人飞行商业化,远期实现近地行星探测商业化
中国的商业航天之路很艰难,但很有必要没有犹豫,没有后悔当你认为值得做的时候,就去做
师生互勉创业。
姚松,1992年出生于湖南长沙他的父母是来自农村的大学生,在政府机关工作姚松从小在大院里长大,一直到三年级都是传统意义上的好学生三年级以后,他逐渐增加了自己的思考,他说这是湖南人骨子里的创新精神
伴随着中国物理奥赛送走清华大学,姚松于2011年进入电子工程系大学一年级学微积分,线性代数,离散数学他看到周围有些同学学习没有困难"他们在考试中随便得了100分."数学天赋真的有质的区别
他更喜欢做一些实际的事情当时清华大学有个年轻教授,他的实验室里有硬件加速和三维集成电路的研究姚松找到这个教授,申请加入实验室自大一进入实验室以来,姚松学习了芯片设计,EDA,硬件安全,编译器和人工智能算法这些最火的企业这么多人都是老朋友,我们都很熟悉,都是一伙的
那个年轻的教授,王宇,后来成了姚松的第一个创业合伙人,另一个合伙人韩松,也是姚松做科研的时候认识的当时团队试图从基础技术层面突破人工智能深度学习算法的技术瓶颈,到2015年已经有了一些成果
今年夏天,姚松面临本科毕业,父母希望他出国读博士,然后回国成为教授或者大公司的研究员他也想出国留学,去斯坦福大学,但是没有成功他收到了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的博士录取通知书
在中国市场,对AI芯片的需求逐渐显现2011年10月,人工智能公司旷视科技成立,2014年11月,商汤科技在北京成立我们判断人工智能将进入大规模应用期,之后AI芯片肯定是必须的当时我们就觉得是创业的好时机
经过深思熟虑,他决定留下来虽然父母不希望他创业,但姚松和本科导师王宇互相鼓励2016年3月,王宇和姚松联合斯坦福大学电子工程博士韩松,在京成立AI芯片初创公司沈剑科技,姚松任CEO后来,同样来自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的伊山被邀请作为合伙人担任CTO
经常被同学称为姚老板的姚松是团队中年龄最小的,导师当时才34岁这事是我鼓励王老师还是王老师鼓励我我想每个人都可以这么说没有我,王先生肯定不会考虑创业没有他对这件事的坚定承诺,我无法坚定地留下来
25岁创业成功,29岁再创业。
深圳科技最高的过关率是在公司招到第67名成员的时候当时清华电子系或者清华微电子系毕业的有45人姚松和王宇创业的时候,靠自己的人脉招人组建公司架构,清理一级人脉和二级人脉
但更难的是得不到融资23岁,本科刚毕业,做了一个AI芯片生意,几乎没有人相信姚松能做出沈剑的技术再者,2015年国内创投圈的热点并不是硬技术当时市场上的硬技术投资很少,芯片创业处于非常初级的阶段100个投资者中有2个知道芯片是怎么回事,这很好
在公司成立之前,姚松一遍遍拜访投资人,见了50多家机构,但都以失败告终直到2016年2月,我去硅谷参加会议,拜访了金沙江创投,得到了认可,最终拿到了金沙江创投和高瓴资本的500万美元天使轮融资
姬神科技从事神经网络剪枝,深度压缩技术和专用芯片开发自成立以来,姬神科技一直与行业巨头Xilinx合作开发机器学习解决方案2018年7月,赛灵思以3亿美元收购了沈剑科技深圳科技成为中国AI行业第一家风险投资退出,也是清华大学第一家投资科技成果,将其转化为产品,并实现现金回报的公司
这让姚松成功转身公司被收购后,姚松的业余生活相对轻松2019年初加入经纬中国,担任兼职创业合伙人经纬中国恰好是中国商业航天企业投资最大的机构近两年,他在那里看到了国内几家商业航天企业的发展,也树立了行业意识
每个人都在探索不同的路线,但我总觉得有新的机会作为进军商业航天的第一步,东方航天科技团队前来寻求融资
这支队伍航天经验丰富,但心态很年轻,很有活力我觉得我应该加入他们来做这件事,而不是单纯的投资作为初期投资,我接触了东方空间,结果我逐渐参与了它的融资和战略规划
去年10月,姚松正式离开赛灵思,加盟东方太空,担任联合创始人兼联合CEO当时他和赛灵思的锁定期还没有结束,提前辞职加入东方空间也意味着损失了不少收入
人的一生中最珍贵的是什么我觉得是时候了姚松说,太空是他童年痴迷和向往的领域1999年,他还在上小学一年级的时候,父亲送给他一套《十万个为什么》,他把12册的天文相关书籍全部粉碎
有了成功的创业经历,积累了一定的社会资源和人脉,在人生充满活力的阶段,29岁那年,他改变了轨道,再次创业姚松想投身航天事业,让人离星辰大海更近一步航天无疑是比芯片更宏伟的东西,也是更符合我理想的东西
马拉松的前500米
去年7月,国外掀起一股太空旅游热潮,亿万富翁纷纷上天先是维珍银河创始人,71岁的英国亿万富翁理查德·布兰森抢着让贝佐斯和马斯克去太空旅行,然后贝佐斯自己登上飞机打卡卡门线马斯克的龙飞船也开通了国际空间站旅游线,一批私人宇航员上天了
姚松的东方航天目标是,航天物流全球1小时到达,短期达到一级航天发射水平,中期实现载人飞行商业化,长期实现近地行星探测商业化。
20年后再看火箭,就像今天的飞机一样,是日常的出行方式最多是一种特别高档的方式,类似于现在的私人飞机,比较贵,但是可靠性已经完全验证了
姚松说,先进技术的发展路径取决于长期目标东方航天万有引力系列运载火箭针对的是一次性,可回收,可重复使用产品和载人飞行等一系列航天运输产品
其中引力一号火箭采用大捆绑设计,起飞推力600吨,近地轨道运载能力6.5吨,太阳同步轨道运载能力3.7吨预计2023年发射姚松说,引力一号是中国商业航天企业在研的最大火箭
重力—2是一种中大型液氧煤油火箭,采用固体推力助推器和液芯级相结合的设计为满足更高轨道发射要求,计划实现部分回收重复使用,起飞推力900吨,近地轨道运载能力15吨,太阳同步轨道运载能力8吨,地球同步转移轨道运载能力4吨包括发动机在内的核心技术研发已经全面启动Gravity —3可以支持海洋回收
东方商业运载火箭总装综合测试中心,位于山东海阳,可同时兼容固体和液体火箭的总装测试要求计划于2022年底投入使用,建成后将成为中国最大的商业运载火箭AIT中心,可支持全部运载火箭建成后年产20枚中大型运载火箭它靠近中国第一个海上发射母港东方航天港未来采用海上发射,将使发射任务更加自由灵活,飞船可以方便地通过海上运输,航区和着陆区更加安全,发射成本也会降低
自2014年以来,中国的私营航天产业一直在崛起在姚松眼里,这个行业还处于极其初级的阶段整个马拉松全程约42公里他将这一商业太空冒险的当前过程比作马拉松的前500米成立初期的时间只是起点,最后拼的是实际的核心技术,续航能力和能量储备
即使民营火箭已经陆续发射入轨,姚松也不认为现在入局为时已晚创业的好处在于看到别人的路径后,知道不同路径的优劣当商业航天轨道越来越热,越来越有吸引力,就越有可能吸引高层次人才工资一定不能少,股权一定不能少最终大家都会选择一家有机会实现自己理想火箭的公司
芯片,重型机械和火箭
从AI芯片到航天,姚松感觉自己比传统宇航员更天马行空。
2012年,神经网络AlexNet赢得了ImageNet大规模视觉识别挑战赛此后,更多更深层次的神经网络被提出,这也是人工智能蓬勃发展的起点马斯克所做的事情开始于人工智能兴起之前我们有没有可能在火箭和航天工业中使用人工智能
姚松坦言,在正面竞争领域,中国所有的商业航天企业都比马斯克创办的SpaceX落后20多年,技术发展速度还低于SpaceX。
2002年,马斯克在洛杉矶郊区的贡多兰大道以东1310号租了一个旧仓库,用于他的太空事业,并由此建立了不起眼的SpaceX在过去的20年里,马斯克的商业航天业务蓬勃发展
他指出了一条可以在美国环境下使用的商业太空路线对于中国的商业航天来说,值得学习马斯克的可回收火箭思想,用消费级和工业级的装置替代航天级的装置,去近地轨道用液氧煤油推进剂,去火星用液氧甲烷推进剂
就R&D效率而言,SpaceX的星际飞船原型可以在大约一个半月内完成一项实验这在中国是不可想象的姚松表示,这反映出SpaceX的基础设施与中国完全不同,数字化和信息化的R&D系统遥遥领先
中国的航天事业已经走过了60多年传统的结构设计,总体设计,气动设计,仿真等已经做得够好了中国商业航天企业要想撼动行业天花板,除了国内已有的技术优势外,还得把自己没有的带进来,包括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
比如火箭上的芯片就是突破点之一未来,为了实现可回收火箭和对火箭故障的实时智能诊断,需要有高计算性能的芯片如何在火箭上不出故障地使用消费级和工业级芯片,是需要从这个行业之外引进的东西
今年1月,东方空间宣布PreA轮融资近3亿元去年6月,东方太空天使轮融资4亿元除了经纬中国和红杉中国,天使轮的投资者还包括三一集团和文泰科技创始人张学政这样的组合在中国商业航天企业中并不多见
那时,我真的希望像他们这样的公司能进来,我们能学到一些东西投资人的选择有姚松的特别布局文泰科技有消费电子制造经验,后来收购了全球知名半导体IDM公司安石半导体,积累了更多功率器件等核心元器件姚松想把这样的产品和体验流程带入商业航天
在介绍三一集团时,姚松对其重型机械制造经验,质量控制体系和供应商发展很感兴趣除了我们每天看到的小型挖掘机,它还有价值上亿的复杂工程机械的每一条生产线,类似于火箭他想探索一条航天工业流程与重工业流程融合的新路
并不是说2022年SpaceX要做的事情就是我们中国应该做的事情我们应该跳回到十几年前SpaceX的时间线上去看在它的团队磨合不那么好的时候,在它没有完全掌握所有供应链的时候,在它的信息和情报做得不那么好的时候,它是怎么做到的我们必须这样思考
创业方法论
重新进入创业状态,姚松的工作节奏是7*24半夜12点来找我,我肯定每秒都会回复消息,因为我还在工作下班后,每周踢一次足球,散散心
他明明知道呆在舒适区不是他想要的,也觉得航天创业比芯片难最大的压力是他希望做成,不辜负投资人和同事的期望,给大家带来回报经历过商业世界的种种,身边的好朋友平均比他大10岁,姚松觉得自己心态更成熟了
五年前,三星风投和其他公司在2017年领投了沈剑科技的4000万美元A+轮融资从2017年下半年到2018年,沈剑科技的发展一直顺风顺水无数媒体抢着采访你,大家给你各种奖很多箱奖杯都拿走了,无数人都在夸你
姚松飘了。
当时他很乐意露脸做报告,和投资人聊天,但很难沉下心来认真跟进具体业务。
为了调整心态,他每天睡前都审视自己,经过越来越多的反思,看到自己在很多决定上不够冷静理智,没有做好充分的预案准备姚松说,创业带来的心理成长之一就是抵制诱惑,清晰冷静地思考公司的战略,而不是沉浸在一个虚幻美好的故事里
其实很多创业公司都很相似,只是最后的技术和产品呈现形式不一样在自己创业,给初创公司做顾问,投资初创公司的过程中,他看到一些大学教授往往是从技术定义的公司开始创业,不考虑客户的需求,而是通过不断研发新技术,然后思考能否把技术包装成产品
原来包装走不出去,因为客户需要的不是单点技术,而是完整的系统级产品商业航天业也有类似的情况有些技术人员容易陷入为了新技术而新技术的误区,而不考虑新技术会增加还是减少成本,会使可靠性更高还是更低
如果我要发射10颗卫星,怎么选择你的火箭他没有站在客户的角度思考,而是站在技术的角度,希望做一个火箭来满足自己的技术欲望
这样的宏观思维框架是类似的姚松积累了一套全面的创业方法论当我们把握好短期和长期,内部和外部,统一和灵活的关系时,就会有更好的平衡
2021年,姚松发起SEE Fund无限基金,聚焦集成电路,智能产业,新材料新能源,医疗健康等领域投资人和创业者的双重身份,让他对一些项目看得更清楚,也规避了一些风险
在投资过程中,他会把自己看到别人犯过的错误告诉被投项目,也会观察被投项目是否犯过错误,代入自己的视角,看自己是否犯过这样的错误。
被问及是否会再次创业,姚松表示,等东方航天成熟并稳定发射后,5年或10年后,他会再次创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