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肖收集了几种古代交流方式让我们来看看在通讯技术不发达的古代,人们传递信息的最高速度是多少
霍峰朗妍
烽火是中国古代边防的重要军事通讯手段,烽火的焚烧预示着民族战争的出现之所以叫狼烟,是因为在古代,中原地区的人们有很多与狼有关的边境游牧民族的传闻,目的是告诉后方军队狼来了春秋时期,诸侯国相继在边境修建烽火台,传递本国军事信息秦统一中原后,长城上布满烽火台,一直延续到汉朝
有敌情时有专人负责烧火报警,通过山峰间的篝火快速传递信息,通过不同的预警信号反映敌人的大小,是步兵还是骑兵等具体敌情,或者告诉邻近的乡镇采取什么联防措施,形成成熟的敌情传递体系。
报警,快!如果边疆有敌情,消息要多久才能传到京城。
专家研究汉简后得知,烽火信息1时约99里汉代实行初一十八时制,即初一可行一千七百八十二里由于汉代的一里相当于今天的325米,所以这个速度相当于今天一昼夜1158里敦煌离长安大约1725公里,也就是3450里所以照此计算,从发现敌情到放出烽火,到达都城长安,最多只需要三天三夜
ipmessenger
飞鸽传书,又叫鸿雁传书,是指在信鸽的脚上绑上一封信,然后传给被传者公元前3000年左右,古埃及人开始用信鸽送信中国也是鸽子养殖的古老国家,历史悠久隋唐时期,在中国南方的广州等地,信鸽被用来送信
飞鸽利用信鸽对地球磁场的感应鸽子对地球磁场很敏感,所以不会迷路倦鸟归巢指的是信鸽的生理习性,特别想家,这是它们的先天优势但由于信鸽往往只有一个家,只能由固定的人,固定的地点投递信差出发前需要带上信鸽,传递消息的地方只能是起点所在的地方所以信鸽只能单方面送信送信后,信鸽无法飞回投递局
经过训练,信鸽的平均速度可以达到每小时48公里但是动物需要食物和休息,信鸽在飞行过程中不能接力一只顶鸽一天最多只能飞8个小时,也就是300多公里
驿站
驿馆是古代传递军事信息的官员在旅途中可以住宿,寄宿,换马的地方后职制度始于汉代,盛行于元代到了明初,朱元璋在洪武元年将常用的站字改名为帖驿站承担着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各方面的信息传递,在一定程度上也是物流信息的一部分驿站的方式有三种:陆路驿站,水路驿站和水陆合并驿站每个驿站都有驿站,驿站,驿马,驿驴,驿船和驿场
唐代对驿站驿站的行程也有明文规定艺鹭的快马一天走6岗,也就是180里,然后一天要走300里,最快的要求是一天500里人们每天走50英里,逆水行舟,河四十里,河五十里,其他六十里,水流动时需要100—150英里
清代的六百里征伐和八百里征伐,
01,六百里加急。
六百里不是传输距离,而是要求的传输速度信件是通过邮局传递的,每20英里有一个邮局,信使们被要求通过每天600英里的行程传递紧急文件途中经过驿站换马不换人,24小时不间断传输但是考虑到古代的交通运输问题,我们一天能不能达到600里还是个问题
02,八百里加急。
八百加急,通常当有重大军事情况需要离开时,就会出发需要送达的公文一旦标注立即送达字样,按照规定必须以每天300英里的速度送达紧急情况下,传输速度最快每天可达400英里,600英里,800英里递送紧急文件时,每个邮局都用快马就这样,虽然不是千里马,但每一匹马都是能跑多快就跑多快,还是能一日千里八百里加急是专门用来在紧急情况下快递信息的清朝时,一里等于576米,也就是说,800里等于460公里
总结以上内容,我们可以发现,无论是篝火晚会,放飞鸽子,还是八百里狂奔,都各有各的用处。
除了烽火台,飞鸽和驿站,古代的通讯方式还包括鱼尺,风筝,竹筒等等古代中国人不断试图将自然力与自然媒介完美结合,这一切都体现了他们非凡的智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