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于指数走出缓慢上涨趋势的股票值得关注。”
荣昌生物发布2022业绩预告,预计将亏损约9.71亿元,公司仍旧在亏损的路上挣扎。
1、本想开张就起飞,但稳定盈利仍尚早
荣昌生物专注于抗体药物偶联物、抗体融合蛋白、单抗及双抗等治疗性抗体药物领域,为自身免疫疾病、肿瘤疾病、眼科疾病等重大疾病领域提供安全、有效、可及的临床解决方案。
公司成立于2008年,由荣昌制药和公司现任核心技术人员房健民(出资占比35%)共同成立。经历十几年的发展,直到2021年下半年开始,公司才有产品进入商业化。
其中,公司两款核心产品泰它西普、维迪西妥单抗分别于2021年3月、6月在国内附条件批准上市,进入商业化初期阶段。按照预期,公司收入将逐季放大。不过,由于这两款药品上市时间短,就近一年披露数据来看,公司各季的营收同比增长有所放缓。2022年前三个季度营收5.696亿元,同比增长约397倍。
而在公司最近发布2022年的业绩预告,预计公司净利润同比上期将出现亏损,实现净利润约-9.71亿元。由于一般在业绩预告中不会披露商业化产品的销售情况,不过大致猜测,荣昌生物2022全年商业化产品放量并不理想。
另外,公司研发费用逐年增长,不断拓展在研产品管线,使亏损进一步放大。2021年公司研发费用7.11亿元,2022年9月末研发费用6.63亿元。
2、直面竞争压力,研发能力扎实
截至2022年6月末,荣昌生物研发管线的候选药物共16个。公司研发人员891人,占总员工数的51.35%,其中,以房健民、傅道田为带头人的核心技术人员中博士50人,硕士409人。公司在国内创新药头部公司中,有着非常扎实的研发能力。
房健民自2009年起担任上海同济大学生命科学和技术学院分子医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是生物医药领域的专家,2008年10月至今担任荣昌生物首席执行官兼首席科学官。傅道田在生物药的临床开发和商业化方面经验较多。
另一位核心技术人员何如意,在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及国家药监局拥有近20年决策和管理经验。
泰它西普作为荣昌生物首个商业化的产品,目前适应于7种自身免疫性疾病,而该药的适应症除了系统性红斑狼疮在国内进展最快,于2021年3月在国内商业化。其他适应症大都处于临床试验阶段。
泰它西普在系统性红斑狼疮方面最大的竞争对手——葛兰素史克的贝利尤单抗2020年进入国家医保药品目录,据药智网数据显示,贝利尤单抗的单支价格755元/120mg、相比之下,荣昌生物泰它西普单支2586元/80mg则不具备价格竞争优势。
不过,根据泰它西普在我国IIb期注册性临床试验结果和公开数据,泰它西普对IgA、IgG及 IgM的降低效果整体优于贝利尤单抗的降低效果,且有效剂量相对更低(非头对头试验)。所以价高是有原因的。
维迪西妥单抗作为首个国产ADC药物,以肿瘤表面的HER2蛋白为靶点。不过只获批了胃癌、尿路上皮癌两个适应症。其中胃癌适应症进展最快,于2021年6月在国内商业化,目前该药用于胃癌的三线治疗。
根据研究数据,截止2021年,全球有30个靶向HER2的ADC药物处于临床阶段,其中23个仍在取得良好进展,靶向HER2的ADC的临床失败率相对较低,可见HER2是非常理想的靶点。同时,市场竞争也很激烈,已有三家获准上市。
而至于公司第三个核心产品RC28,还处于早期的临床试验阶段。
3、A股风险溢价高
以2023年2月13日收盘价计,荣昌生物A股股价85.58元/股,港股股价60.55港元/股。相对于H股的定价,公司A股股价独立于相关重要指数走出了缓慢的上涨趋势,这很符合A股投资者心目中对百倍股的追求,也表明A股投资者对公司的乐观情绪。
相对的,港股投资者就较为谨慎。由于同股同权但不同价,荣昌生物A股股价是H股股价的1.4倍,H股股价是A股股价的0.7倍。从公司溢价率负值扩大来看,A股的风险溢价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