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9日,“何以中国·弦歌不辍”网络主题宣传活动媒体采风团走进济宁嘉祥武氏祠,探寻刻在石头上的“史记”。
武氏祠位于济宁市嘉祥县纸坊镇武翟山北麓,始建于东汉桓、灵时期,原是东汉末年嘉祥仕宦世家武氏的一处祠堂,文物本体建筑面积7000平方米,全石结构、石刻画像,雕刻精巧、取材广泛,从不同角度反映了东汉时期的社会状况、风土人情、典章制度等。清乾隆时期黄易等人进行了发掘清理,就地建屋将画像石砌于壁间,外缭石垣,围双阙于内,题门额曰“武氏祠堂”。
武氏墓群石刻博物馆
据石阙铭文及古文献记载,武氏墓群石刻共涉及 11 位墓主人。武氏家族累世为官,官至千石。武梁祠是武氏墓群石刻中唯一可以较为完整复原的祠堂,为武氏家族成员之一武梁(78-151年)而建,有极高的历史价值、科学价值和艺术价值。
作为东汉时期武氏家族墓地上的一组较为完整而有代表性的石刻艺术珍品,武氏祠是中国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汉碑、汉画像石群,现存石阙、石狮各一对,石碑两块,祠堂石刻构件四组40余件。祠内东西中三壁上部,罗列40余则有关远古帝王、历史故事、神话传说等方面的画像,有从伏羲至夏商古代帝王,展现蔺相如、荆轲等忠臣义士故事,有闵子骞、梁高行等孝子贤妇事迹,人物故事图像配以榜题,图文互证,可谓“史记列传式”的形象记录。也有神鼎、黄龙、比翼鸟、比肩兽等各种祥瑞图像。武氏祠与北京故宫、曲阜三孔、敦煌莫高窟等一同列入我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足见其地位之尊崇。
博物馆内展陈
嘉祥县干部政德教育培训中心讲解员张寒表示,在艺术手法上,武氏祠堂和石阙画面多采用减地平面阴线刻技法,部分细部施以阴线刻,雕刻技艺高超。画面分层分格、布局精巧,自上而下依次为:天界神仙异兽、历史人物故事、社会生活图像,各层之间以卷云纹、双菱纹、垂幛纹等组合花纹带或横栏相隔。
有趣的是,鲁迅先生对武梁祠画像印象深刻。1913年鲁迅接触到山东汉画像石拓片,友人胡孟乐赠送给他画像石拓本共十枚,都出自嘉祥,令鲁迅对汉代画像石拓本的兴趣与日俱增,1915年他从琉璃厂购得武梁祠画像并题记拓本等五十一枚,当月他又到琉璃厂数次,其中四次购买了山东汉代画像石拓本。鲁迅1923年出版的书籍《桃色的云》,其封面装饰就是选取了武梁祠石刻中的云纹图案,体现了鲁迅对汉画像艺术的喜爱。
如今,武氏祠诸多作品已然成为中国古代艺术的标志性图案,诸如陕西黄陵县黄帝陵的黄帝像、联合国水利馆中的大禹塑像、《中国大百科全书》中的伏羲女娲图像、高校历史教材中的荆轲刺秦王插图等,皆源出此处。
近年,“汉服热”热度不减,嘉祥武氏祠博物馆馆长朱卫华表示,随着人们对汉文化越来越感兴趣,博物馆计划将武氏祠博物馆打造成全国的汉文化学术高地、汉文化体验基地,并计划将武氏祠博物馆的展陈进行整体提升。同时,根据武氏祠的汉画像刻画的具体内容,进行相应的文创产品研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