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2023中国普惠金融国际论坛暨数字经济开放研究平台学术峰会上,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普惠金融研究院发布《中国普惠金融发展报告(2023)》(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提出,金融支持是乡村振兴的必要条件,但现有的金融体系对于满足乡村主体的多种金融需求、形成市场的良性竞争等还有很多困难,建议建立具有社会价值与商业价值“双重目标”的乡村金融生态,破解乡村金融的一系列难题。
中国普惠金融研究院副院长莫秀根说,建立社会价值与商业价值“双重目标”乡村金融生态的前提,是要认识到现有的农村在家庭收入构成、居民生产生活场景等方面都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乡村金融并不等同于“三农”金融,而是需满足大到基础设施建设、小到家庭消费等更大范围、更多种类的金融需求,并担负起相应的社会责任,找到不可替代的自身定位。
《报告》建议,对具有“双重目标”的金融机构进行法律认定并差异化监管,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识别真正有“真正目标”性质的金融机构,对于包含“社会责任”使命的金融机构,对其发展给予更包容的态度,在普惠金融试验区探索乡村金融机构实现“双重目标”的路径,制定财税等配套政策鼓励此类机构发展。
中国人民大学农村经济与金融研究所常务副所长马九杰表示,乡村具有多功能性,除了农产品商品性产出之外,还有生态服务、景观、农耕文化传承等功能,需要建立健全相关制度,促进农业非商品性功能的价值开发、价值实现,在此基础上开发针对乡村多功能性的金融产品和服务。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教授瞿强认为,乡村金融尽管需要承担社会责任,但在实际操作中还需符合市场化的机制。
中国普惠金融研究院院长贝多广表示,鼓励在发展乡村金融时资本应在纯商业和纯公益之间找到中间地带,用普惠金融的目标引导商业机构兼顾社会和商业,“调和”公益性资金和商业性资金,基于此,形成服务乡村的社会价值与商业价值“双重目标”金融生态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