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7日,惠同新材、智迪科技和信音电子3家公司上市,至此,年内A股市场共有192只新股上市。据同花顺iFind数据统计,192只新股中,39只上市首日破发,占比达20.31%,较去年有所下降。
今年以来,一级市场新股发行市盈率整体有所下降,新股上市首日破发率降低。受访专家表示,全面注册制实施后,市场博弈更加充分,新股发行定价市场化水平提升。随着新股破发常态化,投资者参与打新更加理性。
发行定价回归理性
今年以来,A股新股发行市盈率整体有所下降。据同花顺iFind数据统计,上述192只新股发行市盈率平均为42.54倍,同比下降21.62%。其中,高发行价、高市盈率新股数量亦有所下降。今年以来,有10只新股发行市盈率超过100倍,而去年同期有17只;6只新股发行价超过100元/股,去年同期有10只。
市场人士认为,新股发行市盈率走低,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方面,全面注册制实施后,投资者可选标的增多。川财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所所长陈雳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全面注册制实施后,市场规模进一步扩大,涌现一大批新股,增加了投资者的选择,因此市场资金分歧情况也偏多,估值定价更加合理。叠加今年以来市场板块轮动效应明显,导致新股发行市盈率有所下滑。
另一方面,二级市场走势偏弱,也影响了一级市场定价。东莞证券策略分析师费小平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相对弱势的市场走势,导致投资者参与新股意愿减弱,新股破发常态化也降低了投资者的风险偏好,进而影响发行定价以及最终的发行市盈率水平。
此外,承销机构也在随行就市主动下调发行价。某券商投行人士告诉《证券日报》记者:“今年以来,二级市场较弱,为避免发行失败,很多承销机构主动下调新股发行价,发行定价逐步回归理性。”
分板块来看,随着全面注册制改革落地,主板新股发行告别23倍市盈率限制。今年以来,主板发行市盈率走高,平均为25.01倍,较去年同期提升11.4%。其中,长青科技发行市盈率最高,达44.64倍。而科创板、创业板和北交所发行市盈率均下降,平均发行市盈率分别为86.95倍、46.03倍、16.76倍,较去年同期下降18.61%、2.33%、25.97%。
市场化定价机制逐渐形成
从上市首日表现来看,192只新股涨跌幅平均为37.93%,较去年同期有所下降。分板块来看,主要是创业板新股上市首日涨幅下降,平均涨幅为31.50%,同比下降19.78个百分点。而主板、科创板和北交所新股上市首日平均涨幅分别为53.99%、44.76%、27.66%,同比分别增长12.76个百分点、22.52个百分点和5.65个百分点。
从打新积极性来看,今年以来,参与打新的投资者数量整体下降。主板、科创板、创业板和北交所参与新股网上打新的投资者数量为1112.69万、371.62万、892.41万和6.70万,分别较去年同期下降16.49%、19.14%、24.40%和72.24%。
而综合来看,新股中签率明显提升。年内192只新股中签率平均为0.64%,同比提升0.55个百分点,其中,北交所新股平均中签率最高,达到2.49%,同比增长2.02个百分点。与此同时,北交所新股中签率波动较大,从最低0.16%到最高18.48%,其中,青矩技术、中裕科技、迅安科技3只北交所新股中签率超过10%。
费小平表示,北交所新股中签率呈现明显的个体化和结构化差异,说明投资者在品种选择上更加理性。
整体来看,今年以来,随着全面注册制实施,新股发行定价与投资者打新都更加理性。陈雳表示:“投资者对上市公司整体质量的考核更加细致,同时注册制也对上市公司未来发展规划和盈利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费小平表示,全面注册制下,发行人和投资者之间的博弈更加充分,市场化定价机制逐渐形成。受市场环境和投资者风险偏好下降影响,今年以来新股的估值水平同比有所下降,在定价方面,整体表现得较为谨慎。在新股申购方面,投资者表现亦较为谨慎。随着市场逐步走向成熟,以及投资者研究能力提升,将更加注重公司的长期价值和基本面因素。